成立合作社 发展机械化 学习新技术 引进新成果 李俊杰 把苦干变巧干的“新农民”

2022-09-27

李俊杰(中)的脸晒得黝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天津北方网讯:随着秋分节气到来,又到了一年一度的 " 中国农民丰收节 ",宁河区廉庄稻香小镇的稻田里也翻起金色稻浪。对于李俊杰来说,稻香、蟹肥的丰收景象,是对他一年辛勤劳作的回报,他黢黑的面庞始终洋溢着笑容。

打造宁河大米自有品牌

出生在蓟运河畔的李俊杰是一名 " 新农民 ",父辈一直靠土地谋生,他也曾下地劳作。因为宁河区一直就有种粮传统,他瞅准时机做起粮食贸易生意。在长期收购粮食的过程中,他发现家乡的水稻出现滞销,一些收购商以低价收购宁河稻谷,加工成大米后换上其他产地包装,再售以高价。而对于种植水稻的农民来说,因为价格低廉,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,却得不到相应回报,种植热情一减再减。

" 宁河种植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,芦台农场的水稻一直受人们喜欢。收粮的时候,我发现有的地方已经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,实现了机械化种植,我就想这个模式也可以用在我的家乡。"2013 年,李俊杰毅然决定成立合作社,发展机械化设施农业,把家乡的特色水稻种植发展起来。

他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,爱人却不理解。为了打消爱人的顾虑,他决定依靠粮食收购生意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,在同乡和亲人的支持下,成立了天津市晟汇源种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、天津金娃粮食购销有限公司、天津市金晟家庭农场,涵盖了种植和销售,同时还注册了 " 廉庄 " 牌商标,让宁河大米有了自己的品牌。

" 因为农民的种粮热情不高,导致当时土地流转费用不高,为了不让乡亲们吃亏,我把流转价格提高了一倍多,以 850 元的价格流转了 1600 亩,当年投入 240 多万元。" 把土地整合在一起,添置机械化设备,第一年的水稻种植就获得了丰收,出产的大米因为品质和口感好,在市场上受到认可。第二年,他继续流转土地,合作社的规模继续扩大。

蟹稻混生提升效益空间

只当一名苦干的农民,并不是李俊杰的目标。合作社成立的这几年,他和成员们始终关注水稻种植方面的发展,学习新技术,引进新成果。2018 年,他在网上看到稻蟹、稻虾这种立体混生模式的效益空间很大,而宁河地区上世纪 80 年代就有过遍地蟹的情况,但当年因为没有经济价值,没有发展下去。时代不同了,他决定顺应发展进行改变。

他找到天津市水产研究所请求技术支持,科研人员为他推荐了适合稻田养殖的螃蟹品种,并到田间地头为李俊杰提供技术支持。为了带动廉庄镇蟹稻混生模式推广,他同年又以 1000 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土地 1200 亩,设立稻蟹、稻虾混生基地,同时带动周边种养大户 2000 多亩。

蟹稻混生听起来简单,实际操作起来却让李俊杰付出了很多心血,为了保证螃蟹的成活率,他直接在地头建了集装箱房,24 小时守在稻田里。螃蟹在生长过程中要脱几次壳,每脱一次壳,就像重生一次,青蛙、水鸟,这些看似无害的生物,都会对螃蟹构成威胁。在一次脱壳后,螃蟹出现了不入水的情况,眼看着这些螃蟹就要死亡,着急的李俊杰立刻抓起几只螃蟹开车直奔市区的水产研究所,科研人员检测后,确认是水质流动性差导致的,并提出了改善建议,李俊杰立即电话通知守在地头的工人们马上操作,总算化险为夷。当年,李俊杰的合作社就出产河蟹 48000 公斤,收入 288 万元。而李俊杰自己则瘦了 20 多斤,脸被晒得黑黢黢的,至今已成为他的标志。

让家乡变美帮乡亲致富

在这几年的生产经营中,李俊杰发现靠一个人、一个大户不能充分体现宁河大米的优势。他就找到区里的一些种植大户、合作社、科技公司、大米加工厂协商,决定以廉庄稻香小镇为依托,在 2019 年年初成立了宁河区水稻种植协会。从 2021 年开始,一直到今年春季,李俊杰又率领他的团队投入 400 多万元,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 44 座,春季的时候作为水稻育秧使用,育出的秧苗不仅供自己的合作社使用,还供给其他合作社。从夏季开始,大棚变为蔬菜种植基地,只蔬菜一项就年产 37.8 万公斤,年产值 120 多万元。

让家乡变美,带领乡亲们一起富裕,是李俊杰努力的目标,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他一直根据廉庄镇每个村子的特点,寻找合适的方式。今年,他从木头窝村拿出 200 亩稻田地与后米厂村合作,用于小龙虾养殖,并承诺每年给后米厂村 1.5 万元收益一直到土地承包到期。紧接着又从前米厂村划出 7 座大棚进行合作,也承诺每年给前米厂村村集体 1.5 万元收益。他说这些合作模式试验成功后,他还会继续合作下去,并向其他村子推广。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